当制造商面对一把刀具时,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这把刀具的价格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确实只能有一个答案:“我可以告诉你它的价格,但在你使用它之前,我却无法告诉你它真实的成本。”
一把售价较高的刀具可能最终证明其成本要远远低于售价更便宜的同类刀具。例如,如果一把刀具的售价比其他刀具高3倍,但其加工性能却比其他刀具好5倍,那么,它的实际成本就要比售价较低的刀具低40%。
当然,高档刀具并不总是能够提供好5倍的加工性能,但同样,它的售价也并不总是贵3倍。通常,同类刀具的价格差距不会那么大,但上述原则却是一样的。难点在于如何精确地量化一把刀具的加工性能。
虽然从理论上说,对于一种特定的刀具,建立一系列性能评价指标是可能的,但是,其实际加工性能却可能因为各种变量(包括加工机床、工件材料、刀具夹持、工件夹持和冷却/润滑等)千差万别而大相径庭。这就意味着,评估一把刀具加工性能唯一精确的方法,就是在应用该刀具的特定加工的真实条件下进行切削试验。
对刀具加工性能进行定量评估是一种比较直截了当的方式(尤其是在大批量加工的生产环境中)。一把刀具的加工性能可以按照切削时间或加工的工件数量来衡量。然而,在一些加工批量较小的生产环境中(如模具加工),一把刀具在其寿命期内,可能会用于几种不同的加工,或者用于定期进行的重复加工,因此,为了实现对刀具寿命和加工性能的精确评估,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需要采用专门的新技术——如配备了射频识别(RFID)装置,用于监测刀具使用状况的刀具夹头。
刀具制造商向用户提供切削试验程序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些程序可以产生“双赢”的效果,一方面,供应商可借此获得展示新产品的机会;另一方面,用户则有可能改进其加工工艺。获得的益处可能并不仅仅是延长刀具寿命:通过大大缩短换刀时间和停机时间,节约的加工成本也应该相当可观。此外,通过切削试验获得的刀具知识可能极具价值:可以实行新的加工理念、加工方法或加工策略;可以通过采用新的和正在开发的刀具技术,组合或省略加工工序。
以下例子表明了进行这种切削试验,以及选用合适的立铣刀(尽管这种刀具价格较高,但与比较便宜的刀具相比,却能够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的重要性。最近,某个制造商在加工中使用了一种性能先进的立铣刀,使每个工件的实际加工成本降低了50%。由于这种立铣刀采用了金刚石磨制刀槽、内冷却结构和预先制备的切削刃几何形状,使切削速度提高了22%,进给率提高了85%。在相同的时间内,这种价格较高的刀具可以加工41个工件,而廉价刀具只能加工9个工件。如果用恒定的刀具寿命和每小时机床成本来计算,即便高档刀具的价格是廉价刀具的2倍,其每件加工成本也可以降低51%。事实上,为了与高档刀具的总体性能水平相当,廉价刀具就必须将其价格再降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