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控技术 » 综合技术 » 正文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0
当越来越多的MADEINCHINA走出国门时,虽然“中国制造”与世界市场联系正日益紧密,但“中国装备”却难以装备“中国制造”。光纤制造设备的100%、石油化工装备的80%,都被进口产品挤占;每年要花费6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有关专家认为,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不仅产品附加价值很低,更为严重的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路还很漫长。 
设备投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种工业,总称为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先进装备是带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建设强大的装备制造业。 
我国社会固定资产中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李冶介绍,光纤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绝大部分被进口产品挤占。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表现为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这一数字远低于美国49%、日本38%和德国的48.5%,并呈逐年降低趋势。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装备水平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身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中国制造”过多依附国外装备,装备业的国内市场受到挤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春力说,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制造加工质量水平低是装备工业中的两个突出性问题。尽管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办法做了不少努力,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反而有拉大之势。原因是,第一,我国对装备工业的投入中忽视了建立技术开发能力和开发主体;第二,技术改造只从单个企业的设备更新考虑,忽视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加工体系。因此,出现了作为世界的机械工业大国的我国,生产各类设备所需要的核心部件、基础件、功能件有相当部分必须进口。 
谁来装备中国现代化 
4月16日~17日,国务院在大连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座谈会,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界、行业协会、学术界等方面的同志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拉开了新时期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序幕。专家认为,我国装备业规模不小,但国际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大体排世界第五位,不少机械产品总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规模比较大的是一般加工能力和普通机械产品,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加工工艺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薄弱。燃汽轮机、核电设备、抽水蓄能水电设备和大型石油化工成套装备等先进技术装备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集成电路等电子类产品成套设备基本依赖进口。 
自主发展能力薄弱,关键技术过分依赖国外。通过引进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解决技术来源的主要手段。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的投入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很少。引进技术后又忙于应付消化吸收,缺乏二次开发能力,往往陷入重复引进的被动局面。作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主力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历史包袱沉重,不少尚未摆脱困境。虽然目前多数企业任务饱满,但经济效益不高,流动资金困难,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相比,竞争力还比较弱。近年来,由于国产装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我国重大装备进口不断增加。2002年,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251亿美元,2003年增加到392亿美元,今年前两个月已达到89亿美元。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不高、消耗高、污染大、投入多、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振兴装备制造业,可以减少引进成本,降低物质消耗,控制环境污染,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技术瓶颈影响全局 
原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在2002年9月发表的装备工业竞争战略研究报告认为,技术瓶颈是制约装备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报告说,我国装备工业50年来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技术引进模仿型的模式,装备工业一直在引进———落后———引进的怪圈中徘徊。我国装备工业虽然能够提供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重大装备和产品,但技术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机械制造业中57%的产品产业化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我国装备工业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引进时,引进经费在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和中占很高比例,技术引进费用远高于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许多企业引进技术后,对引进的技术往往停留在消化阶段,对于硬件设备往往只停留在使用上,消化吸收根本谈不上。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缺乏既大又强的装备企业,很少有能够与国外大型装备企业相抗衡的企业。如美国的G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在规模、资本、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我国企业都望尘莫及。而且,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多呈现散、乱、弱的状态。 
尽管一提到振兴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还是一再呼吁国家的政策扶持,但真正的出路恐怕还在于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造。装备制造企业市场意识的强化只能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来解决,在竞争中培育。 
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李冶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而振兴装备制造业,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途径。事实上,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目标是使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目前的约15年缩短为10年,以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制造业总体来说大而不强,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就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国的制造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认为,高新技术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将在我国制造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把工业化的速度加快。那么现在怎样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当然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国的制造业。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先导性,信息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我国信息化、工业自动化中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快,但人均GDP低,经济效益低,关键是生产技术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需亟待提高。但是相应的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劳动力转移迟缓,城市化水平低。 
孙家广院士认为,我国总体目标要实现五个数字化,使我国的制造业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最后实现企业数字化。主要是产品数字化,因为无论是家电产品还是工业化产品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的装备。电饭煲、手机等所有的家电没有不需要用信息系统的,都需要SOC芯片,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每一个汽车都有几十个芯片。所以我国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其实是围绕五部分,就是我国的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就是通过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就是通过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生产过程主要是针对流程工艺来说的,我国的流程工艺占整个工艺总产值的66.7%,在流程工艺实现数字化是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在离散制造业中,把每一个离散的部分协调起来。管理数字化是使每个企业有一个优良的管理。我国的产供销要做到资源优化,做到资源尽可能共享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的管理系统,而且把单独的系统集成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企业推广实施,而且要减少实施的工作量。企业数字化就是通过实现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促进制造企业的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企业、区域和行业的竞争能力。
 
 
[ 免费发文

 

 
推荐图文
推荐数控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蜀ICP备2021024440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