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曾占据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却一度陷入低迷。然而,近年来相继崛起的智能工厂让曾经的“工业锈带”焕发新生,迎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走进位于“汽车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上百台AGV搬运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穿梭往来,3D视觉引导机器人全过程自动作业为玻璃涂胶,笨重的钢板快速成型,重型卡车被流畅地装配、调试、下线……
这些生产线凭借智能拧紧装配系统实现了全线关键位置定扭覆盖率100%,相较人工拧紧操作,准确率、防错率大大提升。每辆卡车还会有一张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保障车辆在全生命周期质量100%智能可控、可追溯。
“过去最普遍的装配方法是定点装配,现在采用随行装配方法,全过程实现数智化升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明显降低。”智能装备车间操作人员说。
在传统制造业数智化升级的同时,新兴制造业领域也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北京2022年冬奥会跨域火炬接力环节中,水下变结构机器人成功实现奥运圣火传递。这款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机器人,标志着中国水下机器人谱系化技术装备体系的成功构建。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一方面要通过国企改革稳固其“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打好“市场牌”。
辽宁省鞍钢、本钢两家钢企在2021年重组后,次年盈利超80亿元,打造出川藏铁路极寒条件钢轨等高科技新材料;吉林省吉林市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三大治理主体的权责落位;黑龙江相继完成水投集团组建、旅投集团与建投集团重组、交易集团与招标公司重组等国资国企调整……
为激发市场活力,东北三省相继推出各种政策措施。在位于黑龙江哈尔滨片区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思灵机器人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颇有名气。展厅里,一台台形态各异的机械手整齐排列,可用于远程医疗、汽车维修、电子装配、职业教育等多个行业。
“自去年入驻产业园以来,公司享受到房屋免租、税费减免、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年销售额近亿元,今年预计超过2亿元。”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林玮辰说,吸引这家“独角兽”企业落户的正是惠企政策“活水”,未来公司将承担研发和整装业务。
自2021年11月开园以来,通过复制推广、创新运用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吸引了一批科创企业“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园区正式签约落户企业62家,思灵机器人、库柏特科技、善行医疗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数字经济与生物经济集聚度已达到74%。(□记者 王莹 王郁源 邵美琦 杨思琪 沈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