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发布《苏州工业园区扩大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等10个方面,列出28个主要预期目标、布局33项重点举措,彰显了园区深化国际合作、勇探发展新路的勃勃雄心。
放眼世界找定位
“园区到了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说。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重要合作项目,园区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实现税收1.0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46万亿美元,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七连冠”,开放程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跃居全国前列,一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了这样的坚实基础,园区对照行动计划,把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宏伟蓝图,细化为创新集群引领、开放活力充沛、先进产业汇聚、顶尖人才荟萃、城市品质卓越的一个个小目标,围绕具体目标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作为园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主引擎,科创区集聚33所中外知名高校(研究院)、15家“国家队”科研院所、50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园区对话世界的重要阵地之一。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莉说,科创区将更大力度汇聚全球领先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提升高校、企业、人才与世界对话的能力和水平。
奏响开放最强音
一批产业层次高、项目结构优、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在推进大会上集中签约,总投资超50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占2/3,释放出外资企业看好苏州工业园区的强烈信号。
“我们首次在中国设立体外诊断分析性能实验室,看中的不仅是园区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更是这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意大利质量标志院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里卡多·巴巴罗说。总部位于米兰的意大利质量标志院集团是欧洲领先的检测机构,业务涵盖医药、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与生物医药等园区优势产业有很高的契合度。
在新加坡人力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眼中,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者正通过园区这扇窗口共享中国市场的机遇。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中,园区把“构筑世界领先的开放型经济优势”作为重要内容,并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在园区即将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的节点上,新苏双方的合作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许宝琨建议聚焦绿色发展、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与创新,携手完善硬件平台、优化软件服务,“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园区已有很好的基础,未来可以通过与新加坡的联合放大自身优势,更好地打开市场、集聚人才。”
推进大会上,苏州工业园区与淡马锡合作共建的中新生命科学园项目揭牌。该项目将借鉴新加坡及国际上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专业经验,依托园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人才、投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基础,以及淡马锡在全球创新网络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打造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化创新孵化平台、先进研发中心及高端产业集群。
创造更多“船和桥”
改革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解决自身“过河”的同时,苏州工业园区致力于为全省、全国开创更多的“船和桥”。
推进大会上,10家创新联合体集中揭牌。这些集中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园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程度高,辐射引领作用强。“这种‘有组织的科研’,是园区为解决研发成果转化难、转化慢问题而进行的探索。”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潘瑜说,通过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可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互补,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
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由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建立。公司董事长江必旺说:“微球是一种直径比头发丝还小的现代工业基础材料,过去一度被国外垄断。现在我们已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未来将通过创新联合体加速在医疗诊断、生物制药、半导体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推进大会当天,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总部基地同步开工,意味着园区又一次担起重任。两中心将分别聚焦新型疫苗、核酸药物、基因和细胞治疗等生物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势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聚焦电子电力、微波射频、光电子等重大应用领域,组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构建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创新体系。
答无问之答,解无解之解。自诞生起,被寄予厚望的园区,就肩负着改革试验田的使命;即将步入而立之年,谋求更高水平跃升,园区将加快推动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放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全面创新,矢志突破最先进的技术、发展最前沿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