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周国庆通过理论笔试和现场实操比赛的激烈角逐,力挫来自云南省各州、市同行业的80余名顶尖选手,问鼎云南省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第一名。随后,他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获得第29名,为云南省代表队取得团体第七名的好成绩贡献了力量。2004年,他获得高级技师资格证。
周国庆依靠自己的顽强拼搏赢得了很多荣誉,是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先后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云南省十佳能工巧匠、云南省铣工技术状元、云南省劳模、曲靖市劳模、曲靖市技术能手、曲靖市珠源工匠等称号。
周国庆热爱学习,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修理论知识,遇到技术难题总是和同事、老师傅们一起讨论,直到弄清来龙去脉才肯罢休。他先后掌握了铣工、车工、刨工、插工、钻工等多项专业技能,坚持学用结合,使各工种的技能融会贯通。他还掌握了利用普通铣床加工高端产品冲压模具、铸造模具的绝技和刀具磨制等绝活,攻克了无数加工难关。
2007年,周国庆考取云南民族大学大专函授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多年的实践和学习,使周国庆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能精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工人。他能根据不同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生产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进行革新和改进,共完成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进20余项,自主创新研制各类铣床刀具40余种,自制工装夹具20余套。他磨制的刀具使用效率高、使用周期长。
周国庆敢于实践,善于创新。2015年,公司承接水电十四局出口产品“水库闸门导轨”加工任务。由于该产品属窄长形不锈钢零件,刚性较差、热扩散性能较低,加工时易产生震动,易弯曲变形甚至损坏刀具,所以在刀具材料、几何参数选择以及辅助措施上,对铣工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基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甲方工期要求,很难在一个月内完成60件的生产量。面对困难,周国庆主动请缨,将自己关在车间里,对照图纸和工艺要求,反复研究、反复试制。在原来闲置的设备上进行改造,自制可移动式工装夹具6套,采用丝杆调节方式实现了快速安装定位,保证了工件在加工中不发震、不弯曲变形。针对该产品,他在刀具上进行改进,加工工效由原来三天生产两件提高到一天生产两件,如期完成了加工任务,节约生产成本20万元。
在工艺改进方面,周国庆从来不走寻常路,始终大胆创新。在承接老挝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篦冷机机壳产品时,公司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在一个山形密封板的零件上加工150度的对称角,仅凭公司当时的设备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周国庆再次挺身而出,大量翻阅技术资料,在机床上反复试验,最终凭借虎钳改进钳口自制工装夹具,实现工件纵向行走,加大了工作行程,解决了零件的加工难题,节约了成本,满足了客户需求。公司最终交付的280件零件,合格率达100%。
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周国庆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率先垂范,加班加点,抢抓生产。在生产任务繁重紧张时,他一人同时操作两台机床,大大节约了操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周国庆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作为小件加工组组长,他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进行传帮带,关心同事,帮助同事,把培养后备人才作为己任,成立曲靖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周国庆技师工作站,从一线和技术岗位筛选了10名高技能人才,设立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两个专业组。
在他的带领下,工作站注重技艺传承和经验推广,采取技术交流、技术攻关和绝招绝技传承等方式开展活动,完成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其中8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转化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600万元。主要完成了铁塔塔柱工装平台改造、新型布袋除尘器研发、汽车车架全程连续铆接工装生产线改造等创新项目,完成手动密封弹片折边机、人防门弧形压条冲压模具、双面立车车刀等“五小”活动。
为推动人才培养,加快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成长,工作站立足岗位成才,遵循工种对口和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开展名师带徒活动,由9名师傅带11名徒弟,采用双向选择方式签订师带徒协议。师傅传授技艺不保留,徒弟学艺有考核,为公司培养了高级技工3名、技术骨干5名、岗位能手8名。周国庆技师工作站成为增强公司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
周国庆拒绝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和省内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婉拒公司中层干部聘用和职务提升的提议,始终坚守一线岗位,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发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奋发拼搏的奉献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12年被公司评为“首席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