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单,沈阳造币厂成功上榜,为辽宁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再添新枝。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评定了5批共计194个国家级工业遗产,其中辽宁省12个入围,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占比6.2%。目前,省级工业遗产认定正在积极筹划中。
辽宁,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和代表,是公认的中国工业奠基地之一。“共和国工业长子”“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等闪光的标准,深镌于历史的河床之上。而韵味独特的辽宁工业遗产,则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见证着昨日的辉煌,孕育着明天的希望。
诸多第一,“重”点鲜明
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认定的工业遗存。
辽宁的近代工业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是我国较早进行工业化发展的地区之一,遗存丰富、价值丰厚。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基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的调整、改造和转型发展这一过程中,辽宁先后建设了24项156个重点项目12个工业基地城市,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计,仅1949年至1958年10年间,辽宁工业就为共和国创造了118个工业第一。也正是这些“第一”的厂矿为辽宁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存,造就了辽宁省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资源。
在行业类型上,以“重”为主。辽宁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和模式,工业遗产也集中分布在与重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钢铁等金属冶金行业,机器加工和机器制造行业以及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行业。
在空间分布上,辽宁工业遗产表现出突出的铁路轴线分布、城市带区域分布和城市内集聚分布的规律。这主要是由于近代工业依赖生产资料和工业产品的输送,因此辽宁工业遗产均与铁路网络关系密切,并围绕铁路、港口等交通枢纽、工矿企业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
多维开发,增强体验
“工业是辽宁的‘根’、工业精神是辽宁人的‘魂’。近年来,喜欢工业遗产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因为‘回忆杀’,更是因为其中蕴藏着的厚重文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工业文化“香味四溢”,让钢铁“锈带”成为生活“秀带”,辽宁省一直在努力。
2017年工信部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争取指导和支持。在工信部开展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工作中,辽宁省被确定为8个试点省之一。
科学引领,规划先行。辽宁省先后出台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辽宁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相关方案,加强对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工业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促进工业遗产价值提升。
让大钢块“活”起来,把老物件“用”起来,没什么比“体验”更有说服力。
每到冬天,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都是不能错过的好地方。 “现在能‘动’的蒸汽机车太少了,我们这儿有站台、有铁轨,机车奔跑时吐出的白烟,就是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馆长刘春山表示。
辽宁省加强对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厂区进行规划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加以保护利用。目前,鞍山钢铁厂生产车间改建成鞍钢工业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厂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大连冰山铸造厂辟为大连冰山慧谷文化创意园区等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
接下来,辽宁省将继续做好国家工业遗产推荐申报工作,指导省内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单位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工业遗产认定,深入开展辽宁省工业遗产专题研究,不断完善辽宁省工业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