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地点:四川自贡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被采访人当时的身份:原四川长征机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被采访人履历:宋经纬,自贡人,生于1968年,1987年统一分配进入长征机床厂工作至今。原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987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进入了长征机床厂工作。当时一个班分到这个单位有3个同学,我们学校一共有6个进了长征机床厂。由于专业是工业会计,所以一开始从事长征厂财务核算管理相关工作。我原本就是自贡人,那个时候又年轻,得知能进长征机床厂工作,还是比较高兴的。刚进厂时,我才19岁,时光飞逝,转眼进厂30余年了。
图1 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门
图2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内景
一、辉煌走向落寞——长征机床厂
我刚进厂时,厂里效益应该说比较可以,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4年后对企业的改革,逐步开始市场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88年是长征厂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一直到1989年效益都是很不错的。到了1990、1991年,因宏观调控,开始往下调,1992年又开始上升,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对工厂发展模式影响很大。但总体而言,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与2000年后的发展还是有些不一样,虽然都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但影响模式有变化,市场化程度不一样。
(一)改制
我们厂是1987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种试点探索,在全省都是比较早的。而真正实行股份制,是在1992年后公司由长征机床厂更名为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2月公开发行股票开始的,1995年11月1日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自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市以后,融资手段就开始多样化。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多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债、发股上市、配股、定向募集、增发等等,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都在变,当时环境下觉得一个公司上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发行股票过后,公司发展的相当好,这和整个大环境有关,和整个国企的改革有关系。在当时,我们是自贡市第二家上市公司,第一家是东新电碳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好处,改变传统单一的银行融资模式,增加公司发展资金和融资渠道,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对于员工而言一是直接增加收入,二就是极大增强了凝聚力和自豪感。
上市虽然是好事,但是上市对公司有经营业绩压力,管理规范要求高。与原先纯国有不同,虽然是国有控股,上市后国资局仍是第一大股东。但股东结构、治理结构、管理体系也要随之发生调整变化。1996年以后机床行业进入周期下行调整,业绩下滑,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压力越来越大。为长征公司今后长远发展,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按照政府主管部门“优化重组、发挥壳资源作用”的政策精神,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下,拟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经多方反复谈判、协商,最终确定了四川托普集团公司来重组长征公司。
首先是长征公司受让成都托普科技公司股权,然后长征公司国有股整体转让给托普,即市国资局持有的国有股全部转让给四川托普科技发展公司,托普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托普重组后变为四川托普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托普重组长征的目的是为了“借壳”上市,在当时,要直接上市是很难的,借助已经上市的公司,通过股权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从另一个渠道来达到上市的目的。1998年4月8号发布国家股转让公告,就标志着公司股权结构从国有控股到民营控股的变化。
图3 中国共产党长征机床厂第二次党员大会
图4 1989年长征厂总结大会
(二)矛盾与冲突
托普公司原本是做电脑、软件、系统集成产业的民营企业,纯国有变为民营后肯定有企业文化理念、观念等各种冲突。托普重组的目的是在资本市场融资,但长征公司是传统重资产企业,机床制造业大量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对成本、利润影响较大。托普打算将部分厂房设备这些重资产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再把托普的信息产业类高科技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里去。机床制造业务就陆续被剥离出来,于1999年成立了自贡长征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为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和原来上市公司是两个独立法人主体,上市公司持有少量的新公司股权。因此经过重整,托普公司把上市公司的“壳”借走了。
而被剥离出来的部分,让员工不解,认为是被卖掉了,没有了依靠。新旧观念、利益保障等存在分歧,引发有些冲突。随着2000年后生产经营逐步好转,市场恢复,工资保险等各方面有保障了,员工关心的原国企身份问题就搁置下来,自贡当时很多国有企业都在改制,有些厂一万多块就买断工人工龄身份,长征厂由于当时经营状况较好,所以托普公司没有这样处理,这也为后来长征公司的发展改革留下一些隐患。
托普借壳后通过资本运作,上市公司于2000年5月在资本市场增发新股3380万股,扣除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9.5亿元,这在当时资本市场上是一个经典案例。
图5 上世纪九十年代长征厂厂区
(三)辉煌与落寞
重组后的机床生产经营由托普公司找了一批人来管理,由于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专业,市场处于下行,导致重组以来经营管理停滞不前。原来的长征管理层人员多数被调到了托普公司。直到2000年8月,在多方要求和努力下,通过市里协调,把原来长征的管理人员从托普叫了回来,组成了以仝捷同志为首的新一届长征公司经营团队,临危受命重新开始机床事业发展。自筹资金全力搞生产经营,理顺已陷混乱的各种关系,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2001年就有了很大变化,由此长征公司开启了新征程。
从2001年开始,公司一直往上走,每年增长率50%至100%,一直到2007年收入突破四个亿。2008年时比较稳定,金融危机半年后又迅速恢复,2011年产能产值、销售收入、产品研发、职工收入等都达到历史最高峰。在这十余年时间里长征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加快自己的产品研发,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和针对国家重点行业开发专用机床,开发出一系列国内领先水平机床,获得国家、省多项科技奖项;同时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的大多数重大专项课题已通过验收,展现了长征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成为发展最快效益好、科技进步突出、社会贡献度大的时期。
这十余年来,长征在技术研发、市场定位及开拓、生产组织模式的改变优化等全面管理上做了大量探索,建立健全了全面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公司成立以来发展最好时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这期间代代相传的长征精神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更加丰富了,赋予了新的内容。人心凝聚团结协作,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人文精神。永不满足,战胜自我,从优秀到卓越是长征公司企业精神,“一个企业、一只军队、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即是具体体现。
图6 上世纪80年代长征厂职工劳作场景
图7 上世纪80年代长征厂职工清扫车间
2000年开始到2012年,这十一、二年是整个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迅猛。公司这个时期工资、奖金、保险等公司都给员工正常支付缴纳。十余年间,职工人数保持在1700人—1500人之间。
2012年开始受宏观经济调控、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调整的影响,实体经济进入调整转型期,对装备制造业影响很大。大环境脱实向虚发展明显,很多行业,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和房地产行业影响,社会对制造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脱离制造业明显,静下心来搞研发专研技术的环境与之前大不一样。机床市场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普通机床产品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数控产品相对平稳,大中高端数控机床需求增加,但大中型数控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流动资金投入大。国内多数厂家产品属于中低端,而高端几乎被国外机床垄断。中低端产品主要打价格战,造成效益下滑明显。
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技术、资金、人才积累。2013年公司开始资金紧张,一是大型数控机床生产流动资金投入很大,周转率较普通机床明显下降,二是新厂区投资的项目贷款陆续到期要还,由于投资项目回收过程较长,非特殊项目贷款一般三年最长五年。长征公司对银行信用非常重视,想办法归还到期项目贷款,由于项目贷款只收不贷,对资金紧张度影响加大,三是银行抽贷压贷流动资金。还款时都答应续贷,归还后就不再贷出,直接造成公司流动资金链断!(由于大环境不好很多企业被“抽贷”了,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部分金融机构疯狂抽贷压贷,很多企业都是被抽贷压贷而造成连锁反应而倒下的)。四是加上历史遗留问题,人员较多(当时在职还有1500多人),按市场化的做法是早可以分流大批人员的,但长征公司这种三线内迁国企改制的企业是负责任的公司,不会轻易将员工推向社会,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付出了高昂成本。以上几个因素叠加,导致生产停滞,无法完成所签合同产品交货!其实,我们的市场订单维持生存是可以的,因被抽贷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退单,如2014年-2015年大型数控机床退掉已签合同1.2亿元;2014年6月,与江西一家合资公司签订了一份数控机床订单7000万(总合同约2.5亿元)实际只完成1000余万,没法按期交货,只得终止合同执行。
出现这种情况,有公司自身问题,也有外部问题,属非市场因素造成的停滞,需要另外的专题分析研究。
面对这样的困境,为使公司经营恢复正常,公司想尽各种办法自救、重组等,失败后无奈申请重整,2017年6月正式进入司法重整程序。2018年1月,所有职工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得到妥善安置。
2019年12月26号,经过债权人会议通过后由市中院出了重整裁定,批准长征集团公司合并重整计划(草案)、终止长征集团公司重整程序。由自贡本土企业四川英祥集团公司作为重整方来重整长征集团公司。
通过重整,长征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已解决,可轻装上阵全力搞好经营。希望重整方抓住目前良好的市场、国家对装备制造业大力支持的政策环境机遇,在现有小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全面恢复生产,重铸长征辉煌!
图8 左一:罗智凯,左二:宋经纬,左三:曹芯
图9 左一:曹芯,左二:宋经纬
二、规划与利用——长征老厂区的下一步设想
按原长征公司的退城入园发展规划,公司将贡井老厂区的生产陆续搬迁到自贡高新区新厂区,老厂区根据政府规划另做他用。因解决长征公司员工安置和遗留问题,自贡市国投集团公司依法取得老厂区资产,下一步规划发展就有了基础。
2019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主要领导相继到到公司调研,如何盘活利用好长征公司老厂区资产。今年初调研后拟改建为一个机床博物馆,作为自贡老工业城市的一个载体标志和城市工业文化的展现。于今年2月成立了博物馆筹建工作小组,开始了机床博物馆筹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打造机床博物馆
筹备组成立后,与相关的设计、策划、规划、建筑等专业机构联系对接,主要对项目评估策划和做前期概念设计方案,这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的。从整体来说,这是一个文旅项目,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各方面都要考虑到。这个规划中老厂区占地150亩是主展馆,西面有艾叶古镇定位是旅游美食,公司背后有天池山佛教文化,旁边贡井老街盐文化,沿河对门原来的盐商宅院等都是相关资源,需综合考虑的。我还建议,这些规划策划中要考虑利用工厂现有资源,保留机电制造等技术职业培训教育和增加青少年科普教育内容,发挥项目更大的作用。
图10 机床博物馆效果图
(二)辉煌创业历程——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
今年4月份市里决定搞一个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地点在自贡三线建设代表企业长征机床公司厂区内举行,在工厂原址上体现还原三线企业建设文化,通过三线展真实再现伟大的三线建设、不朽的三线精神以及崇高的三线建设者们的历史功勋!激励新时代奋斗者传承弘扬三线精神!
千年盐都自贡是四川的工业重镇,三线内迁企事业单位有22家,让观众在工厂现场切身体会了解企业和工业元素。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时间定在七一开幕,在七一前后自贡还有多项重大项目竣工,一同为党的生日献礼!
为什么定在这个地方?长征它是一个保存完整的自贡大三线企业,是三线企业的代表,自贡机电行业的代表。我们老厂区厂的生产这几年一直都在进行,只是生产量大幅减少,整个工厂运行体系、办公场所、车间厂房完整。所以在这个原址上展才体现出它的原味和教育功能,如果在展览馆去搞,这个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工业元素消失,展览将顿然失色。
因此在长征公司老厂区进行的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图11 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
三、背后的故事——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
“辉煌创业历程-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是由中共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政府主办,自贡市档案局、市委党史研究室、自贡市档案馆、自贡市国有资本营运集团公司承办。
关于展出的文字表述,市委领导反复强调表述不能出错,要通过查找中宣部相关资料来核实查证。展览工作小组多次开会协调,与展陈设计公司随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文字图片内容反复校对,避免出错。
(一)办展面临的困难
展馆准备工作是四月份才开始,时间紧任务重。文本资料来源主要由自贡市档案馆、档案局负责,实物展品多方征集。展览由工作小组协调,我是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展览现场协调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工作。我选择接手这个事情,其一,我认为这个事情是一种责任,尽全力做好,在公司现场搞展览,情感肯定不一样。也有朋友说(我)情怀太重了,这种工作太累了,我说前几年在公司那么多的苦都熬过来了,这不算啥,三线展是重要而光荣的,一定要努力做好!其二,展场内需要公司很多机床及零部件做展品,要清理摆放和做展品展陈文字解说等大量工作,必须要组织一批专业的人来协助完成。
第一,就是需要腾空车间生产场地。
根据展场整体布局结构,需要清理搬迁车间现场很多生产物资,腾出展场空间来。主展场近8000m²,是原普通机床装配车间、大件加工车间、数控机床装配车间组成。因展览场地还在生产,需要停下来搬迁物资包括设备、成品、半成品、原辅材料、工位器具、高低压电器等,涉及电工、搬运清理、吊车等人员及叉车、货车等,工作量非常大。
第二,需要多方面临时人员帮助。
由于长征公司重整原因,2018年1月安置完员工后大部分人已不在公司。根据工作进度安排,确定人员数量后开始联系有关人员。如果从外面找人员,一是情况不熟悉易出安全事故,影响工作效率,二是人工成本高。因此还是找原长征公司相关人员。我就根据工作实际需求,找回了原长征厂十多名老员工,虽然整个工作量大很累且时间很紧,待遇很低,但听说是为了三线展都表示支持,有的还推掉了其他工作来协助。他们作为老员工非常有担当和责任感,长征精神文化的再现。
第三,存在的安全隐患。
车间房顶久未维修漏雨会影响施工,赶上四月到七月份暴雨季节,线路老化和易短路等问题。因此首先要进行屋顶防漏处理,层高难度极大;地面不平、设备搬走后的地脚螺钉、平车滑轨、半门吊轨道、地面装配电表箱等到要想办法采取措施处理,确保施工、观展安全。维护修理、设备擦拭都要根据展陈公司的要求来沟通协商调整,还要考虑技术和美观成本。
第四,气候的极端。
今年自贡夏季气候是近几年最炎热的夏季,筹展期间在33º-39º之间。搬迁过程安全很重要,搞得人提心吊胆。现场工作人员确实辛苦,每天工作从早上8点到下午6、7点。
第五,展览文字图片确定及展陈方案的反复修改。
本着高度负责的角度,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文案反复斟酌、图片反复考证,这样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直接影响到展陈设计公司的方案设计定稿,从而对后期制作现场安装的压力就非常大。
第六,场景还原和展品设备的清洗。
根据展览需要,需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产办公场景做一次还原,相关的设备及展品移动摆放,就要想办法收集当时的办公用品、老物件、图纸书籍等,都要花费时间寻找。
部分老旧设备作为展品,需重新清理擦拭,不怕脏不怕累都按期完成。
图12 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区
图13 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区
(二)老长征人重回长征助力展览
回来帮忙的职工,年轻的都四十岁以上了,最大的都退休了,设备管理陈师傅都65岁了,是原公司里的设备管理专家,做资料非常认真严谨,他自有一套管理方法,有些老旧资料在厂里已找不到了,但他总会想办法尽量解决。他们回来收集大量资料做前期准备及为现场布展的努力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非常敬佩他们的奉献敬业精神,坚韧、团结协作充分体现出来。
计划要求7月1号对外开展,我们6月20号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再次体现了长征精神。能及时安全按计划完成,这是我最欣慰的。这也是我们这些员工情怀,企业文化底蕴的体现,我们长征精神还在,不管是否在职,召集起来能同心协力把事情做好,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操作的规范性是长周期积累形成的。
(三)展览开展
因疫情等原因,展览推迟到2021年8月23日正式开展!开展以后,社会反应很强烈,本地媒体和多家网络媒体也陆续报道展览盛况。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组团观展,群众个人也络绎不绝来现场观展。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随着展览的推进,社会效应将更加显现。
参观者纷纷发表感言和题字留言,表达观展后真实的感受。
图14 参观者留言
(四)“参加祖国三线建设,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开展后来了不少第一批三线建设老同志,比如说我们长征厂的全国劳模常恩山师傅。他大女儿女婿带着他老两口来的,都93岁高龄了,但精神气色好。当时确实很巧,我并不知道他们到来,我是去展厅的时候碰上他们的。于是我就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大女儿女婿都是四川大学教授,女婿是机电方面专家,他的多名学生也都曾分配到长征公司工作,这些因素使他对长征有独特情怀,希望无论如何要把长征重新恢复起来。
老先生一家人观展非常激动,那天现场人还比较多。一听说老先生来到现场,就马上有人在旁边和他合影交谈,了解曾经的历史。通过与劳模常恩山的交流,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故事,展墙上照片背后的故事,学习了解到了不少三线历史故事。在常恩山老师傅观展临走时,我请他为我们留言题字,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参加祖国三线建设,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我想,这说出了多数三线建设者的心声,三线精神的最好体现!
图15 常恩山留言
图16 左一:常恩山,左二:宋经纬
三线企业原碳黑工业研究设计所老所长91岁的毛子霖先生也亲临现场观展,回忆往事非常激动感慨,讲述了许多当时创业的难忘事情,对展览评价很高,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临走时留下一幅珍贵墨宝:三线建设精神永存!是的,三线精神永存!
图17 毛子霖题字“三线建设精神永存
回家他后还专门托人给我送来他的回忆录著作《真诚与执着》,我很感动,将认真阅读,努力学习三线建设老一辈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图18《真诚与执着》
自贡著名学者、盐文化专家陆坚先生观展现场撰联书写:“十年百年千年英名不朽,一线二线三线功业长存”,从另一角度颂扬了三线建设精神。
图19 陆坚题字
这次展览大家反响很好,很多人表示原来不了解自贡有这么多三线企业,通过展览重新了解了本地的工业历史和重要性;许多年轻观众才知道原来搞三线建设,是靠一手一脚干出来的,与现在相比不可思议,深深被震撼!
开展至今,这样的感人事情很多。不同年龄阶段对三线建设的认识理解差别大,我将努力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和各类意见建议,为下一步建设永久性的三线建设展馆提供可用的资料和参考意见。
结 语
三线精神,精神是核心的,因为物质可以变化,一个企业外在实物形态都可以随着时代变化甚至灭失,但是核心不能变的是精神和企业文化,精神没了就会彻底垮掉。
我们自贡以前多么辉煌,现在落寞了,要重新崛起必须靠产业支撑。市里提出的再造产业自贡是顺应了当下发展趋势的,只有企业发展起来,产业夯实了,经济文化才能持久发展,才能留住人才。市委范书记说三线建设是自贡的一笔财富!真是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城市的根脉,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线建设已半个多世纪了,随着社会时代变化,因种种原因有的企业已不存在,但是绝对不能忘记,他们曾创造了无数辉煌和民族企业精神,通过了解弘扬三线精神和企业文化,是为了今后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通过这次展览,除了了解三线建设、弘扬三线精神外,也提出了如何传承、更好传承的问题思考。反思在当下已经丢失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丢掉了原本应倍加珍惜的东西,在充满浮躁功利、制造业较艰难的环境下尤为突出,今后如何继承三线精神和优良的三线企业文化并注入新的时代特点、新的元素、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是一个很深很广的问题,以及传承方式等需要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
口述:宋经纬
采访:曹芯(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罗智凯(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整理:曹芯(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邓国达(四川轻化工大学)、彭苓(四川轻化工大学)
图20 从左至右:彭苓、曹芯、宋经纬、罗智凯、邓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