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基建新载体实现突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深圳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任务,仅用一个半月时间推动全市口罩日产量2万只提升至1000万只,防护服、测温仪、呼吸机产能短时间内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疫情平稳可控后,深圳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推出重点企业专班服务等多项举措,出台一系列工业稳增长政策。深圳企业复工复产在去年第二季度趋于正常水平,去年上半年攀升式恢复,去年7月在一线城市中率先由负转正,之后持续平稳增长。
“新基建和新载体建设实现突破。”贾兴东表示,2020年深圳建成5G基站超4.6万个,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已获工信部支持挂牌;出台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成多功能智能杆9743根;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实现“零”的突破;深圳·国际开源谷成为国内首个开源孵化基地;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成为落地深圳的首个国际组织。
他透露,前不久,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这是一个全方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政策覆盖面广、力度大、角度准,体现深圳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决心,很快就要公布实施。
逾五成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深圳富士康有一间“熄灯工厂”,平常基本不用亮灯就可以全自动完成整个生产流程。贾兴东说,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机器换人、柔性装配、可视化生产管理等技术,工厂中的所有设备、物料、数据完全自动流转,令生产效率提高30%,库存周期降低15%,人力节省88%,提升效益2.5倍,这也是深圳工业企业走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一个缩影。
调查显示,由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圳52.6%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下降,53.3%的企业产品良品率提升,29.4%的企业原材料损耗减少。同时,工业互联网催生出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先进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大中小企业开放融通发展。
他说,云工厂全球首次实现了非标结构零部件的“1分钟报价,1小时上机”,让结构件的制造效率提升了50%,成本降低了30%,在线制造变得就像在线购物一样便利。目前,速加网、云工厂等一批网络工厂,形成“总部(深圳) 工厂(珠三角)”进行跨地域生产制造的共享制造新平台。
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发展。深圳巴士利用华龙讯达的数字孪生平台,建立电动巴士数字孪生体。实际运营的车辆上加装300多个传感器,油门、刹车、行驶方向、GPS位置、轴瓦温度等各种数据,可实时地传回公交指挥中心。
应用场景丰富程度全国领先
“深圳一直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贾兴东说,深圳出台《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构建核心支撑、融合应用、生态系统三大体系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市政府专门成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加快推广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构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将深圳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名城。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力推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圳西部港区的妈湾港5G智慧港口项目,应用“5G 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整个港口的现场操作人员、装卸设备、运输集卡等生产要素的自动化、智能化指挥、调度和监控,大大提升港口运行效率。
目前,深圳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迅速。2020年12月,工信部公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华为、富士康、腾讯3家深圳平台上榜,占据清单的五分之一。
应用场景丰富程度全国领先。深圳电子制造、机械装备、精密制造、医药生产、服装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大胆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产生了一批典型案例。华为、富士康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华星光电的液晶显示器智能工厂、海能达的通信产品智能制造、研祥智能的计算机智能工厂等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离散型制造模式试点示范;深圳目前拥有11家市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华为、富士康、大疆、华星光电、赢领智尚等入选。(记者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