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大朗分公司偌大的CNC车间内将空无一人,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正不知疲倦地进行重复作业。在这里,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CNC设备、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则悠闲地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车间的生产信息。
这是一幅未来的“无人工厂”生产图景,在不久的将来,这家号称是东莞首家“无人工厂”的项目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它将呈现未来东莞先进工厂的场景:每个生产环节清晰可见,整个车间悄然高效地运转,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不仅彼此协作,还与遍布全球的员工、顾客和客户以及智能分析动态系统进行协作……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大朗分公司CNC车间 郑志波 摄
车间的革命
在长盈精密总经理助理罗卫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家此前十分低调的企业,探寻“无人工厂”密码。
在长盈精密的整个生产链条中,大朗工厂的职责是CNC环节(CNC即数控机床)。走进CNC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传来。从二楼走廊往下看,由上千台设备组成的CNC车间显得十分壮观。这里就像一个偌大的火车站,一排排的CNC设备就像是停靠的列车,而那些在车间走动的工人,像是火车停站后忙碌的列车员。许多人在参观完这里后,主动要求合影留念。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罗卫强提高分贝大声说:“两年后,这里就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了,几乎所有工人都将离开,被安排到长盈精密的其他岗位上,而这里将实现无人化。”
何树光来自四川,他在东莞的流水线上已经工作了十几年,去年来到长盈精密大朗工厂,进入CNC生产一部,靠着自己的双手,何树光养活了一家人。而两年以后,何树光或许不得不离开这个工作岗位了。原因很简单,“无人工厂”打造完毕后,这里的工人数量将由现在的2300多人降到不足200人。
在这个工厂里,打造东莞首个“无人工厂”的试验已经于半年前正式启动。在项目现场,几名工程师熟练地操作着,一个个机械手正在安装调试之中。长盈精密总经理任项生向东莞日报记者介绍,加微信:Yuki7557 送宏程序教程一份,“现在有68台监控设备已经在进行试验,多台生产线也已经在进行测试,所有的机械手臂将由软件系统远程控制。”
目前,长盈精密的“无人工厂”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东莞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里尚无“无人”工厂的直观感受,但是按照公司规划的路线,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投入,替换生产线上的工人,无人工厂将逐步成型,其未来雏形已经轮廓清晰。
工人被解放
现在,当你走进长盈精密的CNC车间,还能看见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而两年后,你的视野范围内可能就只剩下自动运转的机器,在拥挤的厂房中默默地轰鸣。
在不久的将来,长盈精密大朗工厂CNC生产一部要生产一批胚料,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不需要工人拉着拖板车四处转,机械手会自动将原料放在物流车上。这辆物流车上安装着自动化识别和感应装置,程序员事先已经对物流车进行了编程,物流车接到指令后,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顺利抵达了指定生产线。
物流车抵达指定生产线后,再按照编好的程序,将原料交给CNC设备上的机器人,它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任务,转而去执行下一道命令。
接下来就是加工环节,每台CNC设备上都安装了机械手,这些机械手替代了之前的工人,将他们彻底解放了出来。
罗卫强介绍,在加工环节,这些形态各异的机械手,分别负责某个夹位。“一个夹位处理好后,自动转到另一个夹位,机械手就这样自动进行处理。”为了能提高准确度,长盈精密还在进行方案的设计,“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利用无阻力滑轨,机器人在上面滑来滑去,以此来完成生产工序。”
依靠着这些机械手,上料和下料也变得十分简单,机械手接到指令后,就会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作业,品质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经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一批原料就这样出产了,物流车接到指令后,又迅速来到生产线的尾部,满载着一批胚料,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
“从物料到生产到运输,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跟踪,从加工、物流、传输、检测,全都是自动化,真正能达到无人生产的状态。”罗卫强说。在运用了人工智能的无人工厂中,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CNC设备、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实现,人不直接参加工作。工人成为了“指挥员”和“医生”,白天,工厂内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做一些核查,修改一些指令;夜里,只留两三名监视员即可。
对于普通工人来讲,CNC车间的工作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不仅要每天忍受机器的轰鸣声,而且这里又闷又热,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容易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实现“无人化”后,工人将从这里转移到工作轻松的生产线,这也是像何树光这样的工人希望看到的情景。
图片
“无人工厂”的大脑
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而无人工厂的关键性技术则包括柔性化的生产技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整体安全和监控的技术、所有机器的系统安全的监控等。要实现全程信息化的控制,强大的软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长盈精密的软件系统也是十分先进,该系统由日本知名机器人生产商发那科公司提供,发那科将全程参与“无人工厂”的建设。
在每台CNC设备上,工作人员都要安装一个数据线接口,通过网线,将CNC设备与中央控制器进行连接,这样中央控制器就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这看似简单,其实原理非常复杂,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属于工业4.0的范畴。
CNC生产一部成为长盈精密“无人工厂”的试点部门,在生产一部生产管理办公室,一台中控电脑摆放在办公室的一角,工作人员通过这台电脑,可以实时监控到生产一部所有CNC设备的生产信息,这就是“无人工厂”整个系统的大脑和中枢。
在电脑上的工厂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向东莞日报记者演示了系统的运行程序。生产一部的68台机器按照DA001到DA068进行了编号,在可视化界面中,绿色代表着正常运作的机器,红色代表异常机器,黄色代表空闲时的机器,蓝色代表调试状态时的机器。
罗卫强向东莞日报记者介绍,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根据机器的不同状态可以做出相应的指令,如果机器发生异常,工作人员或许只需要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搞定。
通过这套系统,生产管理也将变得智能化,在电脑上,东莞日报记者看到,这套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各种信息并发出报表,还可以自动进行生产工序的安排,管理人员可以实现远程操控。
罗卫强介绍,以前,主管需要去看每台机器的运行情况,而现在,机器可以自动将生产信息传输到电脑上,未来,长盈精密还会开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管理人员借助智能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线的所有信息,根据生产信息进行自动排表。
智能化设备是否比人可靠?如果一旦发生故障,生产车间会否陷入瘫痪状态?对于这样的疑虑,罗卫强表示,“无人化工厂”会将车间划分出多个区域,这个区域内的机器由一台中央控制器控制,每个区域都独立运作。即使在一个区域内,每个单独的设备也可以独立控制,单体设备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性,其原理就像是电路的并联,所以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瘫痪的情况。
现在,长盈精密的“无人工厂”项目由一个智能自动化团队负责,这个团队由50多名技术精英组成。“无人工厂”打造完毕后,需要招募的工人主要就是技术人员,其中包括机器的维修和程序员等。
复制的可能
这样一个无人工厂,投资自然不会少。长盈精密公司总经理任项生向东莞日报记者介绍,除了固有的生产设备外,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1亿到2亿元。
长盈精密要打造“无人工厂”,资金全部来自于企业的自身投入。对于投入与产出比,长盈精密已经有了自己的估算。“无人工厂”投入使用后,效率提升多少,具体能产生多大的效益,罗卫强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我们也在摸索中,但效率肯定是会大幅提高。”
一个数字却可以作为参考:长盈精密松山湖基地的抛光车间此前需要400多名工人,这些熟练工人的工资达到每月8000元。去年企业斥资2000万元上马机器人,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任项生介绍,“现在,抛光打磨车间只有不到100人,而这些员工的工资是按照普通工人的标准发放,每月4000元左右。”
长盈精密未来的计划是,将大朗基地打造成一个无人工厂的样板工程,然后成立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向同行业输出无人工厂的设计和建造方案。“我们先建好一个,你如果喜欢,我就帮你去实现,这就是系统集成的问题。”任项生如此解释。
任项生认为,长盈精密推广“无人工厂”解决方案,正契合了“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以东莞为例,目前东莞市的用工缺口至少在10万人以上,自2014年开始东莞市推出“机器换人”战略,东莞市政府出资支持工厂进行生产线升级,将机器人引入工厂,这令“无人工厂”的复制成为可能。
东莞机器人行业协会负责人认为,未来能否大面积使用无人工厂,这与人力成本有关。如果一个工人一年半的工资能顶替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可能很多工厂就会买;如果人力成本还是要上涨,那么未来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工厂会是比较多的;如果人力成本到了日本、欧洲那种状态,那么我们所畅想的无人工厂也会越来越多。
何树光在东莞的生产流水线上打拼了十余年,对于“无人工厂”,何树光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他只是知道,等“无人工厂”建成的那一天,他和这里的大部分工人都要离开工作岗位了。在未来,他希望自己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他要学习如何跟机器人打交道。
题外话:包租公怎么办?
在“机器换人”战略的推动下,东莞“无人工厂”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首家“无人工厂”——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大朗分公司“无人工厂”将于一两年后打造完成,据信可压缩90%的人工数量。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一直是用工大市。说起东莞,人们脑海会浮现这样粗线条的印象:上下班时工厂门口蜂拥的人群,工厂附近密密麻麻的出租屋,数不清的饭馆、网吧、士多店,包租公们喝喝茶,收收租,炒炒股……一家工厂真真是带旺了一条街,一个村,本地村民靠出租房屋获利,人们称之“出租屋经济”。
可是,“无人工厂”就要来了,包租公还会淡定么?
尽管“无人工厂”还会雇用一些维护机器的技术工人等有较高技能的人员,但是,雇用人员总体骤减也是可预见的事实。所以,“无人工厂”、“机器换人”,必然倒逼“出租屋经济”转型。依附在庞大外来人口和房屋出租、厂房出租上的村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式微,为村组加快“三旧”改造,集约土地资源等提供了契机,习惯招商引资路径的村组,通过再引进一些优质项目填补空缺,固然是村组继续保持活力的一个办法,而随着东莞“机器换人”纵深推进,将来村民和村组如何适应与“无人工厂”为邻,更值得思考。
近水楼台先得月。人少了,只要产能还在,东莞的村民和村组就依然大有可为,比如,进军电商等新业态是其中一个选择。近日,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鼓励电子商务领域就业创业,加强电商人才培养。依托本地产能优势,东莞村组可以合理规划电商发展,引进电商项目,形成“电商村”。顺应“大众创业”的潮流,村民也可以选择“互联网+创业”,作为自身转型、实现增收的途径。
其实,东莞“无人工厂”的开建,在全国也具有标本意义。鉴于“无人工厂”将对行业、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有人已经呼吁从政策和心理层面做好准备,迎接“无人工厂”时代的到来。东莞在探索当地村民与“无人工厂”实现共生共荣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