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控技术的发展
1.1数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数控系统的发展共经历了六代:第一代是在1952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这是以继电器和电子管为基础的机床数控装置,可用于三坐标立式铣床的控制,该系统被称为电子管数控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价格昂贵、不易推广的缺点;第二代系统是晶体管系统,这一系统是由固定布线的晶体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该系统,由于较高的花费等原因,无法满足人们对系统实用性和易维修性等性能的要求;第三代系统是在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所诞生的,称作集成电路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出现使以前系统出现的问题有了改观;第四代系统是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该系统是将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有效的解决了实用性差、柔性差和维修难的问题;第五代是微型计算机数控技术,由于该系统的核心部件是计算机,也属于计算机数控系统即CNC系统。第六代系统是开发式数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还可以实现与其它系统的程序相操作的功能。总体来说,数控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六代的发展,这六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NC阶段和CNC阶段,前三代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所经历阶段是NC阶段,以后便是CNC阶段。
1.2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可以大致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至1979年,该阶段由于我国的工业生产的落后,特别是电子技术的薄弱,再加上国外技术的封锁,我国的数控技术发展十分的缓慢。第二个阶段,是国家的“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期间和“八五计划”前期,这一阶段,国家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的数控技术,并且通过与其合作,我国初步建立了国产数控体系。第三个阶段,是“八五计划”后期至今,我国通过技术上的改造与科技上的攻关,大大的增强了国产数控系统的市场竞争力。
1.3我国数控发展状况
如今我国的数控系统市场上,国外产品占据优势,中高档的数控系统是以国外产品为主,而中低档的数控系统则以国产为主,因此,我国在2009年通过实施科研项目,围绕数控机床系统、数字化工具系统等项目做出详细的计划,达到了明显的效果和突破,我国国产高档数控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2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高速度高精度化
所谓高速化是指数控机床进行切削和插补进给的高速,高速化的目的是在精确加工的基础上,去提高加工的速度;而高精度是数控机床实现较高的定位精度、达到较高的分辨率等。由于质量和效率是制造的主体,高速度和高精度化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能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效率。近年来随着高速度和高精度的发展趋势,机床的速度明显提高,例如车削与铣削的速度达5000~8000m/min的水平,精度方面,超精密加工精度达到了纳米级的水平。
2.2智能化
智能化是通过聚集各种智能技术,使智能设备像人一样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数控中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追求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多种未知因素,机床难以用最佳的参数来完成切削,具有智能化的数控机床能够自身调整切削参数,达到最佳的切削;第二,提高驱动性能和连接方便的智能化,例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计算、前馈控制等;第三,诊断和监控的智能化,可以在机床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刻停机,并且报警。第四,操作和编程的智能化,例如自动编程,和人机界面的智能化。
2.3高可靠性
对于长时间处于无人操作的数控系统,其可靠性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数控设备的可靠性,常常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提高线路的集成度,通过采用集成电路的办法减少了外部的连线和器件的数量;第二种方法,建立一套从设计到生产的质量保障体系,如输入输出的光电隔离,防电源干扰,数控系统的标准化,在制造时对器件进行严格筛选,全面考核系统可靠性;第三种是增加故障自诊断和保护功能,使数控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及时显示故障,便于快速排除障碍,避免了机床和工件的损坏。
2.4开放化
对于传统的数控系统,由于具有封闭性,造成了各个厂家产品不兼容,还有通用计算机的不相容。因此,维修和升级变得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开发式的数控系统,该系统可以运行于不同的平台之间,可以和其它的系统互相操作,提供统一的用户交互风格,具有可移植性、可伸缩性、互操作性和可互换性的特点。开发式系统具有柔性的软件和硬件,硬件的配置可以改变,软件在控制级别上可以改变。控制系统走入了开发性的阶段。
3总结
随着数控技术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制造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造业相对比较的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应该紧随数控技术发展的潮流,并将数控技术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