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胡鞍钢:让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7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加速,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2002)提出的2020 年基本工业化目标和主要指标。当前,中国作为世界大工业生产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并带动世界进入到了后工业化时代。
 

  事实表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是比较成功的,体现了各类技术产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亚洲市场的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用专业数据说话。2016 年1 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15 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从2000 年的9.4%(相当于日本的37%)升至2014 年的43.7%,位居亚洲,相当于日本的5.7 倍,不仅如此,其他各类高技术产品出口占亚洲市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如中高技术产品比重从10.1%提高至36.5%,中低技术产品比重从14.9%提高至34.6%,即使是低技术产品比重也从26.3%提高至55.4%,相当于印度的5.9 倍。
 

  这就是说,在四类技术产品亚洲市场上,中国都具有国际竞争力,除非是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或大幅度下降,如日本。这也表明,2000-2014 年期间,中国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是非常成功的。
 

  对中国而言,始终不是要不要搞工业化的问题,关键是到底要搞什么样工业化的问题。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有不同的答案。进入21 世纪,答案很清楚:就是从“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早在2002 年,党中央就前瞻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该道路定位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国21 世纪新型工业化的1.0 版,已经大大不同于20 世纪上半叶传统工业化版本。
 

  为此,对中国而言,当前及长远的核心问题,不是要不要搞工业化或去工业化,而是怎样成为世界新型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既是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也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主体,还是中国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为此,2015 年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地提出了21 世纪中国工业化2.0 版本,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了目前中国工业化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因此,坚持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应当说,《中国制造2025》已经给出了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宏伟蓝图和路线图,中国21世纪新型工业化的2.0 版,关键是如何落实这一规划。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共十八大代表,国情研究领军人物。)
 

  (原标题:胡鞍钢:让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

 
 
[ 免费发文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蜀ICP备2021024440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