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制造传统强国纷纷出台本国机床制造业发展的振兴计划,从而为中国工业做“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没利润,这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而被喻为制造业工作“母机”的机床工业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做强,已经成为中国机床工业无法回避、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由于受到中国制造低成本竞争的强力挤压,发达国家在制造工业领域纷纷作出了向高精尖发展的战略选择。而类似的战略布局,在机床工业尤其明显。做强、做精、做细,已经成为机床业世界性的趋势。为此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产业措施和产业规划。而这些政策、措施、规划恰恰揭示了机床工业做强所需要的要素,为中国工业做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欧盟振兴计划引领未来趋势
欧盟在机床工业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欧洲机床工业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CECIMO)主席马丁威尔克说:制造业是欧盟经济的核心支柱,是能够带领欧洲走出危机的动力,而机床工业更是发动机。
2012年,CECIMO将德国发起的机床蓝色能力振兴计划发展到欧盟层面,成为欧盟机床工业今后发展的核心计划。该计划目前已经得到了8个国家协会,包括英国、捷克、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土耳其机床协会和57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欧盟机床蓝色能力振兴计划成为未来欧盟振兴机床工业核心政策。机床蓝色能力振兴计划是欧盟机床制造业第一个共同的振兴计划。它在生产和商业实践领域都设定了统一的目标与标准。它的核心机制是自愿采用统一的节能和环保的标准进行生产。
根据欧盟“下一代生产系统”研究计划,绿色机床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机床主要零部件由可再生材料制造;二是机床的重量和体积减少50%以上;三是通过减轻移动部件质量、降低空运转功率等措施使功率消耗减少30%~40%;四是使用过程的各种废弃物减少50%~60%,保证基本没有污染的工作环境;五是报废机床的材料接近100%可回收。运动部件轻量化技术既减少了机床物料消耗,又提高了运行效率;能量管理技术加强了对运行过程的能源消耗情况的管理,是迈向绿色化的重要一步;高效电机和变频技术提高了驱动运行系统的运行效率;高效冷却润滑技术实现了加工过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效率的提高。欧盟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将极大提高欧盟机床在世界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欧盟机床市场。
自2008年底推行的“欧洲恢复计划”以来,CECIMO就一直积极地落实执行,加大研究投入,在国企私企中推行120亿欧元的“未来工厂”计划。其研究领域覆盖制造业下游企业,也包括制造业各种前沿技术,还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参与研究计划。
此外,CECIMO一直积极推动欧洲单一专利,它可通过降低专利申请综合费来鼓励机床业界的创新。还有由专家、学者和工程设计人员组成的欧洲机床工业调整委员会和能源工作组,来满足生态设计方面的要求。
欧盟还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试图将欧盟打造成一个整体开放、政策灵活、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科研天堂”。首先,欧盟将出台《欧洲研究人员宪章》和《招收研究人员行为准则》,在法律上明确科研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和美好的事业前景。其次,欧盟委员会2007年10月仿照美国的“绿卡”推出了“蓝卡”计划。根据这项计划,欧盟27个成员国将向外来移民发放“一站式”工作签证,“蓝卡”持有者可享受与欧盟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其家人也能前往欧洲生活。此外,欧盟还计划耗资3亿欧元筹建集教育和研发于一体的欧洲理工学院。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说,欧盟要实现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联盟的目标,就必须拥有一个能够吸引全球精英的中心,而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参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建立欧盟顶尖的技术学院。
借鉴经验 吸取教训
德国机床制造协会主席谈到德国机床成功经验时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了满足客户减低环境影响,降低使用成本的需求,能够持续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机床制造企业将取得决定性的竞争优势。我不认为一个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而合作与联盟才是德国企业的出路。合作与联盟不仅仅限于财务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服务支持,备件储备,按地域或市场细分共同组织服务等。
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协会的统计,2012年德国机床实现了9%的增长,生产规模达到了141亿欧元。2012年德国机床出口表现良好,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出口市场,达到24亿欧元。2012年,德国机床工业成为世界市场的赢家。预计2013年德国机床持续走强。
而意大利机床工业的特色在于创新机制。机床工业在意大利不仅是一个战略性产业,也是充满创新的产业,从而为带动意大利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尽管意大利60%的机床企业都是少于50人的小企业,但他们为了弥补财力不足的短板,往往联合起来研发或共同委托研究中心开发。例如Lombardia公司和Emilia-Romagna公司,他们的50%和40%的下属公司都与其它公司进行联合开发。除了技术创新,意大利大企业往往注重组织创新,而小企业更注重市场营销领域的创新。意大利机床业的研发经费过去三年达到了每人1.8万英镑,这一数据高出其他制造业的10倍。
意大利企业还非常重视专有技术的保护,这也包括对保密协议、商标、专利等的重视。意大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机床业,70%的超过100人以上的公司得到了政府创新补贴,而33%的小企业和47%的中型企业得到创新补贴。而且,有时还有欧盟扶持计划的支持。
相较于德、意,台湾机床工业的优势来自它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机床,而且成本低,交货期短,台湾的交货期平均为3个月,就交货而言相比日本和欧洲更具有竞争性。另外台湾四大产业集群园,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根据台湾机床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台湾出口机床收入达到了42亿美元。2011年台湾是世界第四大机床出口地区。40年来,台湾高度重视对机床工业的投资、研发和销售,从而奠定了台湾机床工业的基础。
相比较而言,日本机床行业必然衰落,这为其它竞争者留出了市场空间。日本连续27年保持世界第一机床大国的身份到2010年被中国超过而终止。而且从其产业布局来看,其衰落将更加明显。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机床企业是满怀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利益的,然而日本政府的与中国为敌的政策,必然导致日本机床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另外日本的高成本也使日本机床不再有比较竞争优势。
如何做强做精做细
中国工业从做大到做强,走的一定不是同一条路,而欧盟及许多国家在机床产业的做强计划,值得借鉴,也引发我们深思如何能把一个行业真正做强。
第一,我国机床行业需要国家层面竞争战略。
目前许多国家都为本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专门的振兴计划。也就是说机床行业及竞争往往成为国与国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和难度显然不同一般性行业。
而欧盟将机床视为欧盟的工业核心,在欧盟层面制定统一政策,则其强度必然比国家级别又有新的提升。欧盟机床蓝色能力振兴计划,不仅是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同时会大大提高欧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还能有效地保护欧盟的市场。这种战略,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中国目前从市场份额上,已经可以与欧盟竞争,但如果没有好的国家级别的竞争战略,单个企业与欧盟企业竞争将非常困难,尤其是如想进入欧盟市场。
第二,必须发挥行业协会的核心作用。
从机床工业来看,CECIMO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欧盟机床工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做出大量研究报告从而发现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欧盟和各国政府沟通为制定各种有利政策而努力,它作为产业的代言人而发出市场声音,它帮助制定各种技术规范、标准,它还对共同的计划监督执行。总之,它是一个可以代表全行业利益的独立的主体,不仅代表大企业,同时还代表绝对多数中小企业。总之,一个行业想做强,一个强有力的协会是必须的条件。
这一点对我国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我国实施大企业策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以出了多少500强为目标、为业绩。而国资委、政府、银行、大企业的产业结构,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垄断,利益集团,腐败,不公平竞争,压制新技术和中小企业,忽视消费者利益,缺失必要的制约等现象都是必然的结果。
一个强有力的协会,更能代表中小企业及大企业的共同利益,更能听到消费者的呼声,更能为行业发展提供具体的帮助,例如制定标准和规则等。
中国是时候该反省这种国资委加大企业这种二元行业结构了。没有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大企业做强也没有了产业基础。正如德国机床协会会长卡尔•威尔克所说“我不认为一个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而合作与联盟才是德国企业的出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欧洲机床产业,目前依然占据世界31%的市场份额,而且多是高端产品。这也许反映了机床行业内在的发展需求,即需要更多的、反映灵活,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更多的以规模化取胜的大企业。
第三,注重人才战略。
机床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没有人才的支撑,该产业发展无以为续。而中国的人才,在被美国的“绿卡”制度大量吸纳后,又可能面对欧盟的“蓝卡”的再次稀释。加上目前中国重金融、重文艺、重明星,而轻工业、轻技术的文化取向的形成,还能为我们的工业复兴保留多少人才呢?中国如果不能在人才领域有所作为,大而不强的局面很难被彻底扭转。
第四,技术标准是发展的壁垒。
欧盟机床蓝色振兴计划,其核心是标准,还可能是上升到法规的技术标准。这是现代工业竞争一个重要趋势。而在此方面,中国工业的落后是非常明显的。
行业协会的相对弱势地位,某些大企业的优势地位的形成,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声音的缺失,导致中国工业的标准化进程发展缓慢,从而也制约了产业的提升。而没有技术标准,中国的巨大市场完全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市场,而同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则在外国遇到技术标准壁垒的重重障碍。
第五,创新与设计保护亟须完善。
创新与设计这是任何产业发展的源泉,而机床工业尤其需要创新和设计。创新与设计问题,虽然我国各个层面都在呼吁,但这恰恰是一个没有在国家战略层面被认真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没有对创意和设计严肃的保护及其相应的制度的形成,一个以复制为特征的产业文化是必然的结果。导致这样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法院的赔偿数额出奇地低。我国需要重视专有技术的保护,也包括对保密协议,商标、专利等的重视。
第六,商业化应作为战略问题考虑。
如果将机床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那么商业化也是必须作为战略问题考虑的问题。台湾在此方面做的就非常不错,台湾政府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优秀的技术和产品商业化。
目前中国产业商业化最大的问题,就是银行并不想把钱投到有一定风险的战略产业,而是宁可投资立即变现的现金流市场,例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房地产产品、上市公司等。银行若能为中国工业分担一点点风险,将有利于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