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善开始带领日发精机团队积极研发,开拓市场,走社会化大生产之路,打破了数控机床人为界限,进行了颠覆性革新,从而让日发精机成为了中国家进入金属切削数控机床行业的民营企业。
背着一只有些陈旧的旅行包,步伐稍显沉重,如果不说,记者也许不会认出,眼前这个缓缓而来、略显疲惫的中年男子,就是这家年销售额达到几个亿的浙江日发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发精机)的董事长王本善。
丝绸机械专业出身的王本善是这一领域的专家,长期以来从事研发与管理工作。在中国金切市场低迷时期,眼光独到的他把目光投向了精密机床领域,1998年,他从零开始,筹办新昌日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致力于精密机床的研发。
当时我发现国外数控机床在国内占据了70%以上,市场空间相当大。我所设想的不是与那剩下30%的国内产品竞争,而是与国外市场相竞争,所以当时也提出了振兴民族机床工业这样的理念。王本善说。
随后,王本善开始带领公司团队积极研发,开拓市场,走社会化大生产之路,打破了数控机床人为界限,进行了颠覆性革新,从而让日发精机成为了中国家进入金属切削数控机床行业的民营企业。
技术研发,人才不可或缺。为了更好地开展研发工作,王本善几经寻找、奔波,从外地挖来了近30位高科技人才。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的正月十三,公司迎来了批数控机床人才,尽管后只留下6名,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后,王本善不断致力于产品研发,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公司的大部分投入都用在了产品研发上,以至于头两年一直在亏损。尽管如此,公司对于研发人员从不吝啬,1998-1999年,研发人员年薪就已是8-10万。
正是夜以继日地不断努力,当年,公司研发出了台产品RFCZ16。宁波韵升公司本来很反感国内设备,经过两个晚上的产品试用,宁波韵升公司竖起了大拇指,之后一直是日发精机的忠实客户。
日发精机马不停蹄地扩大研发,在年开发出数控机床的基础上,第二年研制出立式加工中心,第三年开发出卧式加工中心,把原来的产品系列化,不断加以完善,做到了一年开发一个新产品,次年完善一个系列产品。
您只要提出要求,其余让我们来做。王本善说,客户购买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服务。因此,他特别重视服务,售前帮助客户做工艺方案,售中帮助客户挑选适用的产品型号,售后帮助客户安装调试,进行人员培训。
有一次,江苏一家做摩托车曲轴的公司带着一卡车产品来公司进行产品试切,之后满意地买走了三四百台机床。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一台机器出现了问题,王本善接到电话后,连夜带着配件赶去江苏。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一路开了六七个小时,到江苏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回忆起这段经历,王本善显得平静淡然,客户就是上帝,我们的宗旨是省内客户24小时内赶到,省外客户24小时内响应。也正是基于如此完善的售后服务,日发也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在2006年开始做细分市场后,日发精机通过江苏这家公司打开了摩托车曲轴的市场。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公司活力。王本善的嗅觉是敏锐的,近年,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航空航天领域,实现了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细分市场的应用。2013年开始,日发精机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出了蜂窝加工设备,随后成立了日发航空装备公司,专业研发制造航空航天专用加工设备及数字化装备系统、航空航天高精密零部件和工装夹具等设备。2014年,王本善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收购了意大利的MCM公司,其50%60%的客户都从事航空产业。王本善加快步伐,扩大产业链,形成飞机制造行业全世界长的产品线,从金属材料加工转型到非金属材料的加工,真正实现了日发梦航空梦。
我们公司的轴承专用磨超自动生产线占据了国内50%以上的市场,目前是国内的领头羊。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为全国前五,连续八年被评为综合经济效益十佳企业。说起这些荣誉,王本善并无多少自得,因为在他的心里,还有目标在更远的远方。日发精机每年的研发经费占年销售额的4%,科技人才占全公司白领以上人数的1/3。王本善带领公司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机器换人,目前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了无人化生产。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十几年并不算太久,但从发展来看,日发精机无疑是一匹黑马。王本善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创新,努力打造世界品牌企业,实现公司成为敏捷化的国际性公司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