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天工创新铸就“永不落后的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9
  只有落后的产品和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这句话用以概括江苏天工近年的转型发展之路,生动而准确。
  


  4月的一天,江苏天工工具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总经理吴锁军捧出一沓“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稀土M42双金属锯条、稀土高硫高速钢、精密模具用高等向性热作模具钢……“这些都是去年以来集团研发的新产品,全部具备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很多填补了国内空白。”
  
  与这些科技成果同时“捧出”的,是企业过去一年的亮丽业绩。2014年,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天工的产能同比增长28%,销售增长13.7%,利税增长15%、突破8.5亿元。一边是新品研发不断,一边是业绩逆势攀升,在传统工具和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天工再次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中的“点石成金”作用,透过M42双金属材料的研发能很好说明。据了解,我国双金属材料研究尚处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国内带锯床配套的M42双金属主要依靠进口。而过去10年,仅国内双金属带锯条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就达20.7%,年需M42双金属突破5000吨。加上海外市场,这一特钢材料每年的全球需求量已超2万吨。
  
  瞄准如此长期存在的空白和越来越大的市场,天工利用自身在高速钢领域的技术与装备优势,经技术团队反复试验攻关,终在去年成功研发生产出M42双金属专用材料,并很快销往上海、大连等地。由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双高”,M42双金属对企业的销售及利润带动“立竿见影”。据吴锁军透露,这种特钢每吨售价超30万元,差不多是普通钢铁价格的100倍。
  
  M42双金属的研发只是一个缩影。吴锁军说,天工起步工具制造,一直深耕工具、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之所以能立足传统产业多年稳步增长,并不断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创新驱动。特别是近些年,天工始终以技术创新和改造,带动企业的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
  
  早在10多年前,天工就敏锐觉察到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终将难以为继。从那时起,企业就有目的、有计划地更新生产设备,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特别是近几年,集团先后投资数十亿元,从德国、美国、韩国、奥地利等国家,引进多条冶炼、精锻、快锻、轧钢等特钢生产线,技术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国际。由此,企业在产能和销售不断翻番的同时,员工人数却从6000多名锐减到3600名。
  
  相对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更体现在产品的化。同样凭借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天工工具已从初的机床钻头、装潢工具,升级跻身工艺品行列。而在特钢领域,从高速钢到模具钢,天工产品市场越来越特、价值越来越高,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目前公司1/3的特钢产品都具有自主定价权。
  
  吴锁军介绍,天工在特钢领域的赶超对象是日本日立公司。“一旦某款特钢产品的净利润低于50%,日立就会放弃生产。我们现在也基本不生产每吨价格低于5万元的特钢,这种底气就来自强大的研发能力。”
  
  天工还创新走出“以钢养钛”的转型升级之路。鉴于特钢与钛及钛合金生产装备的共同性,企业利用原钢厂精锻机、快锻机、高速轧线等大型通用设备,生产性能更优、附加值更高的钛和钛合金材料。
  
  市经信委主任薛峰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与创新是佳引擎。在一条由冶炼、锻造、轧制组成的传统制造路上,天工正在铸就一个“永不落后的产业”。

 
 
[ 免费发文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升级会员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蜀ICP备2021024440号
Powered by DESTOON